U小说 > 汉朝在线 > 第二十六章:喋血乌江

第二十六章:喋血乌江


  恢复正常更新了,大家多多支持一下吧,收藏,献花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(2)喋血乌江

  乌江(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长江北岸的乌江浦)边。

  一位童颜鹤发的老者屹然站立在江边,寒风吹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,他仿佛遗世独立了一般,连眼皮也没有眨一下,一动也不动。

  他身后停着一只很小很小的只能容纳一个人的小船,汹涌而泛黄的河水拍打在船沿边,小船随波荡漾,发出吱呀吱或的声响。

  霎然,响起一阵急促的马啼声,漫天的灰尘飘散在半空中,那马啼声由远而近,似乎一下子就到了跟前。

  直到几匹马齐刷刷地停在老者的跟前,那老者这才似回过神来,他连忙上前行礼。

  项羽认识这个老者,他就是乌江的亭长。

  前面已经说过,一个老农给项羽误指了一条路,以致于他陷入了绝境中;而此时又有一个老者又出现他面前,却是想救他一命。

  看来老天真是公平,至少对项羽来说,已经没有任何偏蹋了。

  这时亭长就是要接项羽上船渡江的。

  出人意料的是项羽却拒绝了他。

  亭长一听急了,说道:“江东虽小,但土地也有千里,民众也有好几十万。那已经足够你称王称霸了。”

  项羽闻言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了,这笑声令人毛骨悚然,

  “当年我带江东八千子弟们参加革命,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孤怜怜的逃回去,我有什么样的面目去见他们呢?”

  此时的项羽居然没有顾及到了自己的性命,却是顾及面子,当真令人又悲又怜。

  “请大王火速渡江。现在只有我有船只,汉军追不到我们的。”亭长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。

  项羽摇了摇头,用手指着身边的马,说道:“你是我们江东的长者,这匹宝马已跟随我五年了,是天下最好的千里马,我不忍心看着他与我同亡,就送给你吧。江东的父老看见他就如看见我一般,这已经足够了。”

  “大王……”亭长泪如雨下。

  正这时,汉兵又追上来了,项王见亭长始终不肯离开,用力一把推开了船只。亭长的泪水流个不停,对项羽最后抱了抱拳:“珍重。”说着掉转泪脸划着船向前使去了。

  珍重,对项羽来说这两个字就足够了。如果虞姬不死,他或许会和虞姬上船逃生,哪怕从此不能再东山再起,哪怕从此只能隐姓埋名的过日子,但只要能和虞姬在一起就已经足够了。

  然而,虞姬已经死了,他独生又有何意义?

  此时,乌骓宝马被亭长运走后,项羽再无牵挂了,他开始了最后的拚命。他冲入敌丛中,不多时一百多名汉兵成了他的刀下之魂。

  但他就算再勇猛,终究是人,不是铁打的,逃了这么久了,又打了这个多恶战了,已是到了极限。在混战中,他身上也受了十几处重伤了。

  血一点一滴从他身上流下来,生命也正一点一滴的走向尽头。

  项羽知道自己就要坚持不住了。这时他看见背楚归汉的熟人吕马童,就对他说:“我不是我的故人吗?我听说汉王以千金的重赏、万户口封邑来买我的人头,我就给你这个立功的机会吧。”

  说着学着虞姬自刎的样子,一招“灵蛇出洞”朝自己的脖子上抹去。他把招式模仿的惟妙惟肖,看来他果真是学武的料啊,虞姬只使了一次,他就学的太般有板有眼了。

  乌江边成了一代英雄的终点。

  后来北宋著名女诗人李清照就曾写下这样的勉怀项羽的诗句:

  “生当做人杰,

  死亦为鬼杰;

  至今思项羽,

  不肯过江东。”

  而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曾在《乌江亭》中对这段历史是这样描写的:

  “百战疲劳壮士衰,

  中原一败势难回。

  江东子弟今虽在,

  肯与君王卷土来?”

 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,项羽自刎身亡后,吕马童对这个旧主子呆立的默哀了几秒,然而其它人却不干了,他们一轰而上,都要来抢这个功劳了。

  可怜的项羽马上就被他们分尸了。他们你争我夺,你推我搡,最后刀剑也出手了。《雪山飞狐》中为夺宝而不顾亲情友情的丑陋一幕真真切切的上演了。

  据说这在内耗中死了百来人,伤了无数后,最后才分出了胜负。

  获胜的不是一人,而是五个人,他们每个人都得到了项羽身的一部分,这五个人是杨喜、吕司童、吕胜、杨武、王翳。

  本来刘邦定下悬赏的人只有一个,但后来刘邦见他的大冤家大对头被除去了,高兴之下都给了他们的重赏。

  王翳,砍下了项羽的人头,被封为杜衍侯。

  杨武,得到了项羽的右脚,被封为吴防侯。

  吕胜,砍下了项羽的左臂,被封为涅阳侯。

  最先被项羽狮子吼吓的连退了几里路的杨喜,得到了项羽的左腿,被封为赤泉侯。

  而那个被项羽主动亲近,理应得到全尸的吕马童因为手脚慢了点,最终得到了项羽的一些零碎残骨,被封为中水侯。

  而一千两黄金自然是五人平分了。

  这一年是公元前202年12月,项羽走了,这一年他31年,离他和刘邦拜把子结为异姓兄弟只过了短短的六年。

  而他们信誓旦旦的“同年同月同日死”成了奇谈和笑柄。

  本书首发来自,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!


  (https://www.uxiaoshuo.cc/82/82242/4313019.html)


1秒记住U小说:www.uxiaoshuo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uxiaoshuo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