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小说 > 匪盛年代 > 4-8三水军工厂

4-8三水军工厂


  苏联太平洋舰队和日本海军的第三舰队,就停泊在南京金川门外的长江中,苏联太平洋舰队的苏联级战列舰,是苏联唯一一艘服役的战列舰。

  这一艘战列舰,领先于日本,德国,美国,英国等海军,是世界上第一艘战舰口径超过16英寸也就是400mm的战列舰,日本的大和号,德国俾斯麦,美国的密苏里等,还未建造或在论证阶段。

  三座三联装五十倍口径406.4毫米主炮,这样的火力足以夷平任何要塞,还有6做双联装152毫米副炮,12门100毫米高射炮,10座四联装37mm高射炮。

  侧舷装甲厚度375-420mm,防水隔壁装甲厚度230-365mm,舰桥装甲厚度495mm,炮塔防盾厚度425mm,甲板装甲厚度100-150mm。

  这样的防护装甲,以长江两岸中国各大要塞的火炮,还真啃不动,以江阴要塞为例,岸防炮主炮最大口径火炮为210mm,只有三门,其余岸防炮大多都是150mm的。

  日军在向南京进军的途中,直接绕过了长江南岸的各大要塞,这些要塞被苏军的战列舰,炮塔上的三炮一次轰哑,而要塞岸防炮的反击,对战列舰却没有任何损伤。

  苏军舰队和日本舰队几乎同时接到了炮击南京城的命令,炮击指的是动用苏联级战列舰九门406mm主炮,还有两国巡洋舰上的250mm主炮。

  在进攻南京的过程中,两支舰队只有150mm口径的火炮进行了火力支援,巡洋舰和战列舰上的主炮,跟臼炮不同,臼炮就是扩大版的迫击炮。

  而军舰上250mm以上主炮,在这么近的距离上,炮弹根本落不到南京城,所以一直使用副炮进行火力支援,主炮使不上劲。

  南京城里的巷战,苏军和日军死伤惨重,最后两军指挥部决定使用所有重炮打击,这重炮当然也包括了舰队的重炮。

  在航空母舰还没有进入海战主角的时候,战舰都是火力至上,驱逐舰上的主炮都比陆军使用的重型火炮口径大,更别说十几艘巡洋舰和一艘战列舰了。

  超重型火炮的加入,使得沉寂了几天的炮击再次开始,对市区攻占原计划是不用重炮的,如果得到一片废墟,那也没有实际意义,是有历史意义。

  中国守军方圆两公里的范围,承受了远超南京城外围日军和苏军所倾泻的炮弹,短短的二十分钟炮击,街巷内所有建筑物毁于一旦。

  苏联级战列舰三座三联装406mm口径的九门主炮,一次齐射,就超过了日军陆军或者苏军陆军所有150mm口径火炮的总和。

  最可怕的是这战列舰主炮406mm炮弹,重达1.2吨,九门齐射一次,除去发射药,还有好几吨的炸药,巨大的爆炸波,直接一轰一片,无数人不是被炸死,而是被震晕。

  更多的人是被巨大的冲击波给震死,炮弹落在距离坦克十几米的地方,坦克里的成员,同样被震死震晕,装甲车直接被撕裂的也有。

  唐生智跑的快,在苏军和日军撤出战场的时候,他还以为是苏军和日军撤退了,反过来一想,可能会有更大的攻击,可能是空袭,也可能是海军。

  空袭!南京已经经历过了,只能是来自长江上的战舰了,作为南京地区卫戍总司令,江阴要塞,南通要塞,泰州要塞,常州要塞,长江北岸没有沦陷。

  但是位于长江北岸的要塞也被海军炮火击毁,唐生智认为校长给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,给守军也没有下撤退命令,而是自己带着几个参谋跑了。

  唐生智刚接手总司令的时候,在国民政府预定撤离人员离开后,就毁掉了所有渡船,他给自己隐藏了一艘,他以巡查岸防为名,带队朝长江边跑。

  他刚到长江边,就看到了停在长江里的巨型战舰,炮弹飞出的时候,整个巨舰船体都后移一段,讲过调整后,才能进行下一波射击。

  唐生智让看守快艇的卫兵拉出快艇,只带了参谋和几个卫兵,快艇沿着长江南岸朝西快速离去,封锁长江的军舰,并没有想到守军还有这么一手。

  日军一艘驱逐舰领命负责击沉它,驱逐舰追了一段距离就被迫停止,因为南京西门,长江南岸的苏军炮兵阵地也开始了炮击这艘快艇。

  也是唐生智命大,快艇在密集的炮火中,居然冲过了苏军炮兵的炮火封锁,当然也是因为大口径火炮都在炮击城内,这也是他能逃命的主要原因。

  越过苏军阵地后,快艇沿着长江一直北上,行了几十里路,在和县码头才上岸,然后改陆路去武汉,准备向蒋介石复命。

  唐生智就是不走,南京也守不住,武汉的国民政府高层也没有增兵南京的打算,他们正在筹划另外几场战役,无暇东顾南京了。

  淞沪战役的时候,中国政府抽调了所有机动兵力,这些机动兵力已经被再次临时调到了武汉一线,使得各省只有零散驻军,根本形不成有效抵抗。

  苏军第一方面军也是借着这个空档,在广西和广东横扫,第二方面军也是借着福建兵力空虚,才能一个月时间赶到南京跟日军会师。

  苏军第一方面军已经在距离长沙五十公里处,碰到了比较有效的抵抗,三个军同样也是三路齐头并进,守卫长沙的是国民党守将薛岳。

  薛岳的守城战绩仅次于守城王傅作义,他判断出苏军第一方面军的目标后,立即抽调了湖南各地驻军,让湖南各地驻军全部在长沙集结。

  薛岳以自己第四战区副司令的身份,整编了湖南地方军,配合自己在第四战区的中央军第十二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,准备在长沙跟苏联的第一方面军作出生死一搏。

  第四战区总司令是何应钦,这里主要是负责两广方面的,却被苏军打了个措手不及,在长沙城下,集结的兵力为八个步兵师和两个步兵旅。

  第二十集团军司令官余汉谋,下辖第62军军长张达,第63军军长张瑞贵,第64军军长李汉魂,第65军军长李振球,独立九旅旅长李振良和独立20旅旅长陈勉吾。

  第四集团军在薛岳整理好的时候,被再次调往武汉护卫陪都,使得长沙守军跟苏联第一方面军,兵力对比达到了1:1的完美比例。

  第四集团军也是中央军黄埔系嫡系,几个军都是标准的旬县军工厂装备,只是三水32b型半自动步枪的装备量只有一个团而已,其余的火炮,机枪等重武器都是齐备的。

  跟苏军的第一方面军比起来,苏军第一方面军是远征军第一军军长科涅夫中将,第二军军长瓦图京中将和第三军军长科涅夫中将,总指挥官是德米特里*格里戈利耶维奇*巴普洛夫大将。

  最讨厌的就是苏联人名字太长了,他们的武器配备跟薛岳手里的四个军装备相比不相上下,都是使用同一代的步枪,同一代的火炮,下来就是拼兵员素质。

  中国守军还有一个优势,那就是地理优势,拥有太多的关卡和要塞,虽然分散了兵力,但是阻拦的苏军更多,可以使得薛岳击中更多优势兵力,逐个击破的可能性更高。

  南京城的陷落,这是注定了的,因为在陆地上,不可能有跟战列舰和巡洋舰想比拼的武器装备,只要这战列舰横在长江上,守住南京的可能性几乎为零。

  南京城的沦陷,再次在国际上掀起了舆论浪潮,美英等国还是闭目养神,他们的防卫目标是德国,因为德国的战争机器正在恢复中,在他们眼里,德国才是真正的对手。

  苏联虽然强大,毕竟才崛起十几年,日本再强大,是美国在供应燃料和资源,所以这一切都不在西方世界的考虑之下,尽管中国政府一再向国际求援,却无人理会。

  国际上寻不得援助,只能自救,现在能够自救的希望,就在西北,只是国民政府拉不下来这个面子,因为旬县军工厂的发展,虽然南京政府没有压制,可也没有支持过。

  在购买旬县武器装备的时候,也是价格一压再压,旬县工业和军工业发展缓慢,跟国民政府的消极对待也有直接关系,他们没有意识到军工在国防事业中的作用。

  习惯了向国外购买武器,等国外各国陷入利益重分配的时候,各国都在观风站队,谁也不敢援助中国,因为只要站队,压上的就是国家利益,战队错误会赔的很惨。

  国民政府把以往的美国,德国,英国,捷克,等等各国都通过外交部转了一圈,就连中立国瑞士,瑞典等国也没有落下。

  他们给中国的答复都是需要考虑,需要调查,无非就是在观风,因为苏联的来头太大了,他是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头羊,而日军是七个法西斯势力最成熟国家之一。

  这使得世界各国做任何选择都得思前想后,走错一步,那就可能预示着你已经选择了阵营,想换队伍,那就得付出血的代价,只能一错再错。

  从山西平型关战场到淞沪战场,从南京战场再到现在的长沙战场,处处证明了国产武器,并不比苏联和日本武器差,而且还甚至更加先进。

  国民政府终于决定拉下面子来,决定支持旬县工业基地和军工厂的发展,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外敌入侵的形势下,获得自救,自救,自强,自力更生,这才是一条生路。

  国民政府高层又发生了争论,因为这样一来,这巨大的利益怎么分配,总不能让旬县集团一家独吃,因为国民政府毕竟是代表大资本家大地主的利益。

  不过在国民政府扩大会议上,他们却发现,旬县集团有一个大东家,除了陈家,居然还有不少的高层,都在旬县集团有利益存在,这大大出乎众人预料。

  陈家直接把旬县集团用来巩固关系网的那10%的股份,最先使用钱,后来直接把这10%股份给分了,还拿出了陈家的10%,给国民政府的达官贵人们参股。

  这时候才显示出了陈家陈雨桐的厉害之处,他送的人,都是国民党元老级的,这些人都爱面子,却不看中这点钱,你有,我有,这才是重要的,少了一家,就觉得陈家看不起自己。

  所以只要陈雨桐把跟自己最亲近的几个叔叔伯伯搞定,其他各家不收也得收,等轮到他们没有了,这又是面子问题。

  国民政府最高令,旬县军工厂,更名为三水军工厂,嘉福矿业依旧是私有股份制,获得国家支持,这样才可以让军工厂获得最大利益,汉阳兵工厂说是国家的,其实还不是孔家的。[]

  温馨提示:

  在U小说阅读网发布,本站提供阅读,同时本站提供全文阅读和匪盛年代txt全集下载。匪盛年代在手机wap站同步更新,请使用手机访问m.阅读。


  (https://www.uxiaoshuo.cc/41/41893/2476022.html)


1秒记住U小说:www.uxiaoshuo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uxiaoshuo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