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小说 > 一个厨子的往事 > 第162章 回家过年(二)

第162章 回家过年(二)


  腊月二十九,我和林燕开始收拾屋子。

  也没啥收拾的,大部分五姐在家的时候都收拾得差不多了,就是洗洗涮涮,擦擦这擦擦那,家里也不缺什么,也没到下边商店去,林燕我俩也带回来不少东西,过年是够了。

  就是简单地收拾收拾也干了一上午,到下午的时候没啥事了。

  母亲问晚上吃什么,林燕说:“我看着外屋有年糕,咱们晚上吃年糕吧,我还没吃过呢。”

  母亲问:“你们那过年家家不蒸年糕吗?”

  林燕说:“不蒸,我们那没有大黄米,也没有你们这的红小豆。”

  母亲说:“哦,你们那都是水田,种不了这些杂粮,等你们走的时候给你们带点。”

  林燕说:“那这几天就少吃点,别都吃没了,嘻嘻。”

  母亲说:“吃不没,我岁数大了,蒸不了年糕,那些都是你大姐蒸的,蒸完给我送来,闲房里还有粘豆包,你们走的时候都给你们拿着,我也吃不了。”

  林燕就说:“呵呵,我俩回来就和鬼子扫荡似的,见啥拿啥。”

  母亲说:“拿吧,反正也都是你们的,等我老了,这四间房子,还有这大院套都是你们的。”

  林燕说:“这个先不要,留着,到时候你要是跟我们去城里,这房子咱们也不卖,农村房子以后肯定值钱,我和老谭老了就回来住。你要是不和我们去,你上我哪个姐家去这房子就给谁,我们不要。”

  母亲说:“就这破房子还值啥钱,家家都有。”

  在母亲眼里农村房子不值钱,家家都有。我家是个大院套,足有一亩半地,念书的时候有个想法,就是自己有钱了把四间正房翻盖一下,建四间北京平房,然后再正房的西面再建三间厢房,正方前面的园子好好修修,里面种上各式各样的蔬菜,早上起来到园子里摘点辣椒、掐把小葱,吃几张卷饼,这日子没谁了。

  这是我的想法,一直想要实现它。

  晚上吃年糕,炖的酸菜粉条。我不爱吃年糕,吃的是剩饺子。林燕吃了满满一碗年糕。

  吃年糕的时候母亲把白糖拿过来,跟林燕说:“吃年糕得蘸白糖,要不然烧心。”

  林燕把白糖撒在年糕上,吃了一口,说:“嗯,好吃,老谭,可好吃了,你不来点?”

  我说:“好吃你就吃吧,我不爱吃,吃了就烧心。”

  林燕说:“大娘不是说撒点白糖就不烧心了。”

  我说:“那也不行,也烧心,我吃不了粘的。”

  母亲说:“他吃不了粘的,小时候过年蒸豆包都给他蒸菜馅的,不吃豆馅。”

  林燕说:“你小时候真调皮。”

  我说:“那不是调皮,是没那口头福。”

  母亲说:“他,还有他三姐,都不爱吃粘的,像这年糕、豆包人家一口不动,就我家老二、老五爱吃,你大姐也不怎么爱吃。”

  母亲说着,挑了一口年糕,蘸了白糖,边吃边说:“我还行,就是现在牙不行了,硬东西咬不动,晚上还不敢多吃,不消化。”

  林燕说:“我看你还行,一点不见老。”

  母亲说:“还不见老,过年都六十六了,我六十六,国华二十六,按说你俩过年该结婚了。”

  林燕说:“结婚不着急,等一年行。”

  母亲说:“还不着急,都多大了,人家二十六孩子都挺大了,就你们不着急。”

  林燕就笑,说:“我们后年结婚。”

  林燕吃了一碗年糕,看样还要吃,母亲说:“傻丫头,粘的别吃多了,不爱消化,到时候你就知道了,赶紧的吃点菜,干吃年糕不行。”

  林燕看着年糕,心有不舍,我说:“还有呢,明天接着吃,赶紧的吃点酸菜,要不到半夜你肚子就得难受。”

  林燕只得作罢,吃了几口酸菜。

  吃过饭,林燕把桌子收拾下去,母亲找出两片氟哌酸叫林燕吃下,怕她第一次吃年糕烧心,肚子难受。

  林燕烧了一大锅热水,先是给母亲洗头,给母亲洗完头之后,又给母亲洗了脚,之后开始自己洗头。看到林燕和母亲处得融洽,心里也很高兴,心想要是结婚以后能一直这样就好了。

  谁都想娶个孝顺媳妇,可是孝顺媳妇难找。

  我的原则是媳妇可以归我不好,但是对母亲必须孝顺。这个也是矛盾,如果对我不好,和我没有共同语言,对母亲孝顺那也是天方夜谭。

  现在看林燕对母亲还行,就是不知道结婚之后啥样?那时候也知道为人子女都是相互的,要是想叫林燕对母亲孝顺,我就得对人家母亲孝顺,我妈是妈,人家妈也是妈,咱们不能死胡同烧火一头炕热。想想对林燕家自己做的到位,钱都是林燕管着,她想给家拿钱就拿,我没任何意见,唯一做的不足的就是没经常到她家去看看,这也没办法,主要是没时间,有点时间首先想的是回家看看母亲,这是人之常情,无可厚非。

  好在林燕也理解,要不然也不可能处到现在。

  大年三十,万家团圆的日子,这是亿万中国人最期待的节日,也是最快乐的节日。

  这么多年以来,个人观点,最喜欢过的就是春节,其次是五月节、八月节和重阳节。觉得中国人就应该过中国人的节日,外国的节日不需要太认真的对待。就拿“情人节”来说,中国人有自己的情人节,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中国人的情人节,但很少有人过,反而每年的二月十四号过得却很多。要说外国人的节日我最欣赏的就是:母亲节和父亲节,这两个节日我接受,给父母过节,坚决不反对,举双手赞成。

  三十早上吃过饺子,林燕和母亲忙着屋里的事,我开始贴对联,贴挂钱儿。外面天凉,对联抹上浆糊拿到外面就被冻住,沾不上。

  林燕说:“那不是有透明胶布吗,用胶布沾。”

  还好有个聪明老婆,要不然外面的对联还真的就贴不上。贴完对联进屋,看到林燕和母亲正在把蒸好的馒头往外捡,大馒头蒸的好,白胖白胖的。

  林燕拿着一个馒头对我说:“看,这馒头蒸的好吧。”

  我说:“好。”

  林燕说:“我一定要和咱家大娘学学这馒头咋蒸的,回去我也要蒸。”

  我问:“一上午还没学会?”

  林燕说:“这面是昨天下午发的,咋发的我不知道。”

  母亲说:“发面简单,等下我告诉你。”

  我和林燕的成长环境一样,她没父亲,我也没父亲,从小家里穷,都不是娇生惯养长大的,都深知母亲的不容易,所以对母亲都特别好。

  林燕的岁数没有大姐家的兰芝岁数大,在母亲眼里,林燕就是个孩子,母亲拿林燕当孩子看待。

 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,这句话一点不假,我在上学的时候就开始支门过日子,那时候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我去打理,所以成熟的就早,在同龄人之中我是比较懂事的。林燕也是如此,在她家里她是老大,底下还有两个弟弟,她考虑的事就比较早,也成熟一些。

  三十中午做菜没用我,林燕说我做菜一股饭店味,不好吃。她亲自下厨做菜,我给她打下手。给她打下手并不轻松,她只是负责往里面加调料,剩下全是我的活,包括刷锅。炒完一个菜,我得把菜盛出来,把锅刷好了,把下个菜原料给她拿到锅台放好,她才开始炒。

  我说:“你这比我师父还牛,估计就算是给做菜也没你牛。”

  林燕说:“算啥,他想吃我还不给做呢,你这是:“这的,以后咱家做菜全都是你的事,我就负责吃。”

  我说:“行,没事,有人吃就行。”

  在我老家大年三十中午那顿饭叫“接年饭”,一般都是过了中午十二点以后吃。

  农村到冬天家家都吃两顿饭,不干啥活,也不饿,都在下午两点左右吃饭。

  年三十中午在吃饭之前要给老祖宗上香,以前我们老谭家的“家堂”是在我们这一支的,父亲去世后就不再供了,挪到了长支那里。要是“家堂”还在我家那就热闹了,三十这天到吃中午饭的时候,只要是村子里姓谭的,家家都会派一个代表过来给老祖宗上香磕头,从十二点开始能排到一点多。现在家堂不在我家省事不少。听母亲讲,那时候还没我,父亲活着的时候,每年过年家里头都是本家的人很多,除了给老祖宗上香磕头之外,就是和父亲坐在一起唠嗑,让父亲给说道说道。

  父亲身体不好,有病,但是爱读书,母亲说父亲读的是“算卦的书”,村里人也好,家族里的人也罢,都爱上我家找父亲唠嗑,顺便让父亲给算算,也就是所谓的说道说道。母亲说虽然父亲懂得算命,但是从来不给人算,只是给人家讲一些怎么做人和如何做事的事,村里人都很佩服父亲,也很尊敬。

  等我上小学识字之后,看到父亲总看的书,那书皮上写的是“易经”。小时候家里根本没有什么玩具,也不爱出去和村里的孩子玩,放学之后就是写作业,写完作业就把家里过去父亲看过的书拿出来看,很多书上的字都不认识,大部分都是繁体字,并且还是竖着写的,很多书都没有标点符号。那时候是认字不识字,认得书上面的字念什么,不知道那个字是啥意思,就是这样也喜欢看,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问五姐,无姐,五姐比我高两个年纪,认识的字比我多,她就教给我那个字念什么。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这六年时间里,我几乎把家里的书都看完了,但是都不看不懂,能够稍微懂点的就是“三字经”“千字文”“百家姓”。

  到了初中,学习任务加重,也就很少有时间看那些书了。但是对那本易经爱不释手,有时间就看看,那时候也是似懂非懂,模棱两可。到了高中,渐渐地学的多了,开始知道那是一本什么书了,于是就不再去读,知道自己还没到读的时候。人不到四十岁以后很难读懂易经。

  易经是周文王所著,孔子给易经加上了批注,安上翅膀飞了起来。那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。

  道德经是从小学到初中,再到高中一直看的,那时候也不怎么懂,就是感觉读一遍就会发现和以前的领会有所不同,觉得明白了许多,认为这书可以看,对自己没啥坏处。

  等到“论语”“四书五经”,家里也有,也经常看,所以在上小学的时候几乎都看了好几遍。等在念初中的时候上古文课,我几乎是不用看注解都能读懂,觉得和现代文没什么区别。看到别的同学学古文像学外语似的十分费劲,我就挺感激父亲,是他给我留下那些看不懂的书,让我提前接触到了古文,以至于学习古文如此轻松。

  我的早熟也和看这些书有关系。

  给老祖宗上完香、磕完头,到外面放了一挂鞭,惊惊天神,驱驱年兽,迎接百神下界,然后就进屋,一家三口开始吃接年饭。

  家里就三口人,也没整太多菜。

  六个菜,都挺实惠的。炖个小鸡,炖个酸菜粉条,炖个刀鱼,炖个豆腐,炸个丸子,炒个鸡蛋韭菜。

  我喝酒,母亲和林燕喝杏仁乳。

  杏仁乳是我们北票本地产的。

  我家那里山上盛产山杏,并且家家都有杏树,杏仁就很多,兴顺德镇办了杏仁乳厂,不但解决了本地农村人的就业问题,还给镇政府创造了效益。杏仁乳卖的非常好,只是产量有限,只能供给北票地区,外面的供不了。杏仁乳喝着有很浓的杏仁味,微微有点苦,长期喝,对身体很有好处。杏仁性苦、微温,少量食用能够降低人体胆固醇的含量,还能有效的降低心脏病和许多慢性病的发病危险。杏仁能够止咳平喘,促进皮肤血液循环,皮肤血液循环加快,就会使皮肤红润光泽,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。同时杏仁还有润肠通便和减肥的功效,女人要想减肥,常喝杏仁乳没毛病,但是得喝我们北票产的,别的地方产的不管用,杏仁含量太低,没效果。要是家里小孩排便不好,在我们家里大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“喝瓶杏仁乳,喝瓶杏仁乳就好了”。

  杏仁乳厂的厂长是我们当地的一个普通的老农民,能够当杏仁乳厂厂长也是当时镇长把他应推上去的,因为他为人忠厚,并且耿直,是我们当地有名的好人。

  好人永远都做好事。

  杏仁乳出名之后,有很多省里的果饮厂来和他谈,准备和他合作,要他降低杏仁含量扩大生产,可以赚更多的钱。都被他一一拒绝,他说“只要我在这当厂长一天,就坚决不降低杏仁含量,一定要北票的父老乡亲喝上最好的杏仁乳”,就冲他这句话,他这个厂长当的合格,至今快七十岁了还在当着,所有人都拥护他。

  杏仁乳每年的产量就那么多,并且每年一到农忙的时候还放假,厂子里的工人都是附近的农民,家家都有地,所以每年到农忙的时候就开始放假。厂长说“不放假干啥,老农民就指着地里那点收成呢,忙完了再上班呗,杏仁乳早一天晚一天都能生产,地耽误不得”。

  这就是北票人的品行。

  在家的时候就让母亲长期喝杏仁乳,母亲也坚持喝,直到现在还在喝。母亲的精神头足,消化好,跟长期喝杏仁乳有很大关系。另外杏仁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,所以没事喝点杏仁乳挺好,总比喝可乐雪碧强。记得儿子小时候有一次大便不畅,有些干燥,我正好在外地,老婆给我打电话说了情况,我告诉老婆,给儿子买两瓶杏仁乳喝就行,没啥事。第二天老婆就打电话告诉我说儿子不干燥了,好了。

  吃饭的时候母亲问:“林燕,你愿意吃年糕,咋没热点年糕呢?”

  林燕说:“不吃了,昨天吃多了,后半夜有点难受,今天吃大馒头,这馒头也好吃。”

  母亲说:“馒头好吃,你们走的时候给你们再蒸一锅,拿回去吃。”

  林燕就笑,说:“这老太太,我说啥好吃她就给咱们拿什么。”

  母亲说:“别看我没到你们那去,也知道你们租的那房子不大,也没咱家这样的大锅,整点啥都费劲,不像家里,大锅,蒸点馒头、蒸点年糕方便。给你们做好了,拿回去就吃现成的。你们就是离这远,要是近,我都能蒸,到时候你们回来就吃,吃现蒸的好。”

  林燕对我说:“大娘真好,啥都想着咱们。”

  母亲说:“你们不是孩子嘛。”

  是呀,到啥时候都是母亲的孩子。

  打工出去将近五年,这是过得最温馨的一个大年三十。

  ()


  (https://www.uxiaoshuo.cc/364/364014/1832925.html)


1秒记住U小说:www.uxiaoshuo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uxiaoshuo.cc